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官 > 新闻动态 > 手把手教你计算养老金,让你能选择更好的就业地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1:06 点击次数:108
记得2008年末,董事会决定给所有职工缴社保,初定标准是:协力工0.6,本工1.0,管理岗1.5,中层2.0,高管按上限。
执行一个月后,协力工们先起哄,说扣他们钱了,这我能理解,毕竟是农民工嘛;可没想到的是,本工乃至管理岗也纷纷提意见,没办法,只得按本人意愿选档缴费,差额部分放在工资里,这么一搞,最后只有两个人缴上限,恰好,我也是其中之一。
当时企业职工的社保知识极为匮乏,很多人只知道看工资条上的钱,社保缴多少乃至缴没缴都未必在乎。
这么多年过去,本以为大多数人应该明白这些,可最近我却发现——仍有不少人搞不清计发基数、缴费指数与养老金之间的关联,很多人单纯地认为计发基数高的地方养老金也一定高。
今天,我就通过江浙沪及京津冀三省三市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分析,来科普一下相关知识。
第一步,算指数
计算指数的方法很简单,查出当地上年度的社平工资,用你的缴费工资基数与之相除就是指数,每个月缴费不同的人可以把对应年度的缴费基数相加后,除以上年度当地年平均工资,当然,也可以按月算,但别把年指数与月指数混淆。
然后,把所有的缴费指数加起来除以全部年限,就是用于计算养老金的指数。
做个示例,以上海历年缴费下限为基础计算,请看这张表——
因为各省市执行的社保年度不同,对应年度的指数会与人社算出来的指数稍有差异。
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,按上海缴费标准计算出的指数,到其它省市会有升降,其中,河北升值了47%,北京贬值了6%。
说明一下,指数升值或贬值,不代表养老金高低,要取决于计发基数与指数的对应关系。
大家还可以看出,与上海指数基本保持对应比例的唯有浙江,那是因为这两地都采用全口径社平工资作为社保基数,而其它省市因为之前采用半口径平均工资,对应的年度指数以2019年为节点,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。
换句话说,除浙江外,未来若干年其它省市的指数都会比表格中对应的平均指数更高,具体高多少因省市而异。
算个人账户养老金
现在的人社app上能查到自己的账户额,之所以讲这个,目的是顺便把同等条件下京津冀和江浙沪15年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算出来供大家参考。
先看上海最低缴费对应的个人账户额——
表格中,2015年之前的记账利率按江苏数据,2016年后全国统一;当年缴费本息按“月积法”计算,年末记账本息计算公式为:
上年记账本息×(1+当年记账利率)+当年缴费本息
从表格中可以看出,自2010年至2024年末15年时间,按上海缴费下限,个人账户本息合计84818元。
再看一下对应不同计发月数的个人账户养老金——
个人账户养老金=退休时个人账户存储额÷计发月数
计发月数参见下表——
因为延迟退休政策的执行,会有很多人非整数年退休,其计发月数则按”低档的计发月数-两档之间的差值×多出的月份÷12“
举个例子,譬如你55岁零3个月退休,55岁退休计发月数170,56岁退休是164,170-164=6,6×3÷12=1.5,那么你的计发月数=170-1.5=168.5
第三步,算基础养老金
基础养老金=【计发基数×(1+平均指数)÷2】×缴费年限×1%
个别省份不同城市有不同的计发基数,譬如河南,那么就要算出指数化平均工资。
指数化平均工资=平均指数×当地计发基数
基础养老金=【(全省计发基数+指数化平均工资)÷2】×缴费年限×1%
如果计发基数统一,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。
上面这张表格就是2010年参工、2024年退休、按上海最低缴费15年灵活就业人员对应各省市的养老金,可以讲,是绝对的同等条件——缴费相同、工龄相同、同年参工、同年退休。
网上很多是测算都是按某一年的计发基数推算的,那玩意儿看看就罢了,最好别采信。
看出来了吧?就目前看,上海得益于计发基数高,以2084元高居榜首,北京2001元紧随其后。
但是,计发基数高并不完全代表养老金高,譬如天津的计发基数比浙江高了922元,但算出来的养老金反而比浙江少,这就是指数的作用。
其它省市的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就这些,但浙江有过渡性调节金和基本养老金补贴,按上表中的数据,过渡性调节金为:
480+15×0.8627×3=518.82,+补贴150
1771.14+518.82+150=2440
也就是说,按上海下限缴费的15年灵活就业人员,2024年浙江退休最低可以拿到2440。
看完上面的计算过程,大家明白了吗?
因为新人没有过渡性养老金,文章中没有提及,想了解的朋友请查看我之前的文章。
有疑问多交流,我会尽可能去解答。
谢谢大家的耐心观看,再见!
Powered by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官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